您當前位置:中藥網(wǎng) >> 中藥大全 >> 瀏覽文章

草豆蔻

時間:2021年03月06日 作者:中藥材 信息來源:http://m.aaaprivatefunding.com/ 點擊: 字體:
【中文名】草豆蔻(《雷公炮炙論》)

【類 別】種子類

【異名】豆蔻(《別錄》),漏蔻(《南方異物志》),草果(《通志》),草蔻(《本草從新》),大草蔻(《藥材資料匯編》),偶子(《中藥志》),草蔻仁、飛雷子、彎子(《廣東中藥》)。

【來源】為婪科植物草豆蔻的種子團。

【植物形態(tài)】草豆蔻

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狀莖粗壯,棕紅色。葉2列,具短柄;葉片狹橢圓形或披針形,長30~55厘米,寬2~9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被疏毛或光滑;葉鞘膜質(zhì),抱莖,葉舌廣卵形,長3~6毫米,密被絨毛??偁罨ㄐ蝽斏?,總花梗長30厘米,密被黃白色長硬毛;花疏生,小苞片寬大,長2.5~3.5厘米,外被粗毛,花后脫落;萼筒狀,長約2厘米,外被疏柔毛,一邊開裂,頂端3裂;花冠白色,花冠管長約1.2厘米,上部3裂,中間裂片長圓形,兩側(cè)裂片橢圓形,唇瓣闊卵形,先端有3個淺圓裂片,邊緣具缺刻,白色,內(nèi)面具淡紫紅色斑點;側(cè)生退化雄蕊極短或不存在,發(fā)育雄蕊1,花絲扁圓形,粗大,具槽;子房下位,卵田形,密被淡黃色絹毛,花柱細長,緊貼于花絲槽內(nèi),從藥隔中穿出,基部具2棒狀附屬物,柱頭略膨大,頂端下陷,具緣毛。蒴果圓球形,外被粗毛,萼宿存,熟時黃色?;ㄆ?~6月。果期5~8月。

生于林緣灌木叢邊緣的草叢中或山坡高草叢中。分布廣東、廣西等地。

【采集】秋季果實略變黃色時采收,采得后曬至八、九成干,剝?nèi)ス?,再曬至足干。或?qū)⒐麑嵱梅兴誀C后曬至半干,去其果皮,再曬至足干。宜置陰涼干燥處。

【藥材】干燥種子團呈圓球形或橢圓形,直徑1.5~2.5厘米,表面灰白色或灰棕色。中間有白色隔膜分成3瓣,每瓣有種子多數(shù)粘連緊密。種子卵圓狀多角形,長3~5毫米,直徑約3毫米。表面灰棕色,被一層白色透明的假種皮,背稍隆起,合點約在中央,種臍位于背側(cè)面,種脊為一縱溝,經(jīng)腹面至合點,破開后里面灰白色。氣芳香,味辛辣。以個圓、堅實者為佳。

主產(chǎn)廣西、廣東等地。

《開寶本草》及《本草圖經(jīng)》均謂《別錄》所載之豆蔻即草豆蔻,但觀其所述形態(tài)及《證類本草》"宜州豆蔻"附圖,似為Amomum屬植物,與現(xiàn)用Alpinia屬的草豆蔻不同。

【化學成分】種子含山姜素、小豆蔻明。

【炮制】揀凈雜質(zhì),去殼取仁,用時搗碎。

①《雷公炮炙論》:"凡使(草豆蔻),須去蒂,取向里子后皮,用茱萸同于鏊上緩炒,待茱萸微黃黑,即去茱萸,取草豆蔻皮及子,杵用之。"

②《藥類法象》:"(草豆蔻)面包煨熟,去面用。"

【性味】辛,溫。

①《別錄》:"味辛,溫,無毒。"

②《千金·食治》:"味辛,溫,澀,無毒。"

③《醫(yī)學啟源》:"氣熱,味大辛。"

【歸經(jīng)】入脾、胃經(jīng)。

①《湯液本草》:"入足太陰、陽明經(jīng)。"

②《本草再新》:"入心、脾、肺三經(jīng)。"

【功效主治】溫中,祛寒,行氣,燥濕。治心腹冷痛,痞滿食滯,噎膈反胃,寒濕吐瀉,痰飲積聚。

燥濕健脾,溫胃止嘔。用于寒濕內(nèi)阻、脘腹脹滿冷痛、噯氣嘔逆、不思飲食。

(1)健脾燥濕:用于脾胃虛弱或寒濕郁滯引起的食欲不振,常配木瓜。

(2)溫中止嘔:用于寒濕郁滯中焦引起的胃痛嘔吐,常配高良姜。

①《別錄》:"主溫中,心腹痛,嘔吐,去口臭氣。"

②《開寶本草》:"下氣,止霍亂。"

③《珍珠囊》:"益脾胃、去寒,又治客寒心胃痛。"

更多
中藥商城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