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片炮制輔料對臨床影響
【導讀】飲片加工炮制是在中醫(yī)傳統(tǒng)理論指導下按臨床辨證施治的要求,對中藥材進行凈選、切制、炮炙以制成符合規(guī)格和質量要求的飲片的專門技術。
在飲片炮制過程中,常需使用一些輔料,它們可以影響制成的飲片的療效。明代陳嘉謨在《本草蒙筌》中指出:"制藥貴在適中,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氣味反失……酒制升提,美制發(fā)散,入鹽走腎仍仗軟堅……,蜜制甘緩難化增益元陽,陳壁土制竊真氣驟補中焦,麥麩皮制抑酷性,勿傷上膈,烏豆湯、甘草湯曝,并解毒致令平和。"可見中藥加工炮制所用輔料,實際上是一種藥物,在適宜的溫度和水的作用下,增強或減弱另一種藥物的療效或副作用,達到臨床治療的目的?,F(xiàn)將幾種常用輔料與藥物炮制對臨床療效的影響簡介如下:
一、酒制:將藥物與黃酒共同拌炒。酒味辛性溫,通血脈,御寒氣,行藥勢,有活血通絡的功效,能興奮神經(jīng),擴張血管,增加胃液的分泌,提高胃的吸收機能。藥物經(jīng)酒制后能使所制出的飲片具有升提的藥性,即所謂"酒制升提".例如當歸辛溫,功能補血、活血、調經(jīng)止痛、潤燥通腸。其所含揮發(fā)油為抑制子宮的主要成分,而其興奮子宮的有效成分則為水和醇溶性的非揮發(fā)物質。酒制后揮發(fā)油減少,溶解度增大,可提高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促使血液循環(huán)加速,而增強活血通絡作用。從而起到"酒制升提"的作用。
二、姜制:以鮮姜汁與藥物拌炒。美味辛性溫,有發(fā)表散寒、溫中止嘔的作用。生姜含揮發(fā)油、姜辣素等,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刺激汗腺分泌,促進發(fā)汗,達到散寒解表的功效。姜辣素能刺激胃液分泌,促進消化機能。姜制的目的在于增強藥物化痰止嘔,抑制其苦寒之性,減小其毒性。如竹茹性味甘寒,有清熱化痰、涼血作用,經(jīng)姜制后可以生姜之辛熱,緩和竹茹的寒性,并能增強其止咳化痰、溫胃止嘔的作用。生半夏含有刺激性有毒物質,姜炙后能降低藥物毒性,提高其降逆止嘔的療效。
三、鹽炙:是將藥物與鹽水用文火拌炒。鹽性味咸寒,具有涌吐、清火、涼血、解毒、入腎主骨、軟堅散結、定痛的作用,能促進胃液的分泌和蛋白質的吸收,并通過血液循環(huán)到達腎臟,使泌尿機能旺盛,增加利尿作用。如鹽制黃柏因其沉降能達下焦,增強入腎的力量,充分發(fā)揮其清虛熱、瀉腎火之功效,同時緩和苦寒之性免傷脾胃。
四、蜜制:將藥物與煉蜜文火共炒。蜂蜜性味甘溫,有滋養(yǎng)、潤燥、解毒的功效,含有糖、有機酸、煙酸、維生素等,具有營養(yǎng)和清潤性的祛痰作用。如麻黃中所含揮發(fā)油有發(fā)汗及抗流感病毒的作用,麻黃堿能松弛和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而止咳平喘。麻黃生用時發(fā)汗力強,蜜制后由于加熱,其中揮發(fā)油散失,減緩了其辛散發(fā)汗的作用,保持了止咳平喘功效,加上具有潤肺止咳作用的蜂蜜,可以提高其止咳平喘的作用。
五、醋制:將藥物與定量的醋拌炒或蒸煮。醋性味苦酸溫,有散瘀止痛、解毒殺蟲之功。中醫(yī)認為"酸入肝",凡諸藥直入肝者,須以醋拌炒制,"應病如神".醋含有乙酸、還原糖等,是一種很好的溶劑,藥物經(jīng)醋制后,可增強其療效,改變藥性,降低毒性。如元胡有止痛作用,所含生物堿為止痛有效成分,經(jīng)醋制后,生物堿生成鹽類,易溶于水,增加了藥物有效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從而增加了止痛作用。柴胡性味苦寒,具解表退熱、疏肝解郁之功。主含三萜皂苷、揮發(fā)油、柴胡醇等。生用時解表退熱、升散作用強。炮制后因醋有收斂作用,炒制時又使較多的揮發(fā)油揮發(fā)掉,這樣既緩和了柴胡的升散之性,又增加了其有效成分在水中的溶解性,從而更好的發(fā)揮舒肝解郁、活血止痛的作用。
綜上所述,中藥飲片加工炮制所用輔料在增強藥物療效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在加工炮制中藥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操作規(guī)程,按要求使用輔料,以確保中醫(yī)臨床用藥安全有效。
一、酒制:將藥物與黃酒共同拌炒。酒味辛性溫,通血脈,御寒氣,行藥勢,有活血通絡的功效,能興奮神經(jīng),擴張血管,增加胃液的分泌,提高胃的吸收機能。藥物經(jīng)酒制后能使所制出的飲片具有升提的藥性,即所謂"酒制升提".例如當歸辛溫,功能補血、活血、調經(jīng)止痛、潤燥通腸。其所含揮發(fā)油為抑制子宮的主要成分,而其興奮子宮的有效成分則為水和醇溶性的非揮發(fā)物質。酒制后揮發(fā)油減少,溶解度增大,可提高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促使血液循環(huán)加速,而增強活血通絡作用。從而起到"酒制升提"的作用。
二、姜制:以鮮姜汁與藥物拌炒。美味辛性溫,有發(fā)表散寒、溫中止嘔的作用。生姜含揮發(fā)油、姜辣素等,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刺激汗腺分泌,促進發(fā)汗,達到散寒解表的功效。姜辣素能刺激胃液分泌,促進消化機能。姜制的目的在于增強藥物化痰止嘔,抑制其苦寒之性,減小其毒性。如竹茹性味甘寒,有清熱化痰、涼血作用,經(jīng)姜制后可以生姜之辛熱,緩和竹茹的寒性,并能增強其止咳化痰、溫胃止嘔的作用。生半夏含有刺激性有毒物質,姜炙后能降低藥物毒性,提高其降逆止嘔的療效。
三、鹽炙:是將藥物與鹽水用文火拌炒。鹽性味咸寒,具有涌吐、清火、涼血、解毒、入腎主骨、軟堅散結、定痛的作用,能促進胃液的分泌和蛋白質的吸收,并通過血液循環(huán)到達腎臟,使泌尿機能旺盛,增加利尿作用。如鹽制黃柏因其沉降能達下焦,增強入腎的力量,充分發(fā)揮其清虛熱、瀉腎火之功效,同時緩和苦寒之性免傷脾胃。
四、蜜制:將藥物與煉蜜文火共炒。蜂蜜性味甘溫,有滋養(yǎng)、潤燥、解毒的功效,含有糖、有機酸、煙酸、維生素等,具有營養(yǎng)和清潤性的祛痰作用。如麻黃中所含揮發(fā)油有發(fā)汗及抗流感病毒的作用,麻黃堿能松弛和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而止咳平喘。麻黃生用時發(fā)汗力強,蜜制后由于加熱,其中揮發(fā)油散失,減緩了其辛散發(fā)汗的作用,保持了止咳平喘功效,加上具有潤肺止咳作用的蜂蜜,可以提高其止咳平喘的作用。
五、醋制:將藥物與定量的醋拌炒或蒸煮。醋性味苦酸溫,有散瘀止痛、解毒殺蟲之功。中醫(yī)認為"酸入肝",凡諸藥直入肝者,須以醋拌炒制,"應病如神".醋含有乙酸、還原糖等,是一種很好的溶劑,藥物經(jīng)醋制后,可增強其療效,改變藥性,降低毒性。如元胡有止痛作用,所含生物堿為止痛有效成分,經(jīng)醋制后,生物堿生成鹽類,易溶于水,增加了藥物有效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從而增加了止痛作用。柴胡性味苦寒,具解表退熱、疏肝解郁之功。主含三萜皂苷、揮發(fā)油、柴胡醇等。生用時解表退熱、升散作用強。炮制后因醋有收斂作用,炒制時又使較多的揮發(fā)油揮發(fā)掉,這樣既緩和了柴胡的升散之性,又增加了其有效成分在水中的溶解性,從而更好的發(fā)揮舒肝解郁、活血止痛的作用。
綜上所述,中藥飲片加工炮制所用輔料在增強藥物療效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在加工炮制中藥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操作規(guī)程,按要求使用輔料,以確保中醫(yī)臨床用藥安全有效。